老太videodes性爽hd-欧美国产视频一区二区-中文字幕 欧美激情-今天高清免费大片观看网站|www.runfa-machinery.com

 
更多資訊
靠“鈔能力”進耶魯的他現在如何?
來源: | 作者:明熠留學 | 發布時間: 2023-08-23 | 249 次瀏覽 | 分享到:

申請季,Drama是少不了的。不僅有好學不倦的天選之子,想努力進入Dream School被卷到喘不過氣的拼命三郎,還有這么一群學生靠著關系和“鈔能力”沖到了新的高度。


這些Drama的背后無疑有著一個偉大且純粹的目的:進入一所舉世聞名的高校,拿到畢業證,混出高學歷。


來源:College Foundation of North Carolina


這些“造假關系戶”隱藏在不同的Application Pool中,像是在玩誰是臥底,不愿被他人揪出來當作談資。有些“平民”即使知道情況,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甚至還有人壓根不知道他們的存在。


當然,這些Drama總要有人揭開。


接下來,第一人稱給大家分享一系列匿名投稿的故事,一起來看這戲劇性的一幕!


1

Yale University

進耶魯?很輕松,畢竟校董跟我家熟

Candidate 1

IB: 36/42

TOEFL: 117

SAT: 1520


來源:Yale University


將耶魯當作夢校的人數不勝數,各個都在卷科研標化、積攢課外閱歷。我的起點就和大家不一樣,這些對我來說只是徒勞罷了。


我算不上一名壞學生,只能說是普普通通。除了英語和歷史成績很好以外,我還成功在校內混到了幾個高質量的Leadership Positions,拿著算不上高的IB成績,唯一做的一份科研還時時刻刻被我掛在嘴邊。


在課堂上,我會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,但相比其余同學結構清晰、多角度的回答,我的學術知識還是薄弱些。


來源:The Catalyst


課余時間的我喜歡在操場上踢足球,彈吉他,看電影,有時會練練字,用文字記錄生活,又或是在茶話會和同學們聊生活八卦。


講到這里,我貌似沒有什么特別的經歷。值得一提的是:我家和耶魯校董很熟,常常在一塊吃飯。


基于這些背景,進耶魯對我來說貌似沒有那么困難。果不其然,我在REA階段收到了耶魯的Offer。不少同學都對我的申請結果感到驚訝,畢竟藤校Offer非常稀有,還讓我給他們傳遞點運氣。


收到Offer當晚,學校的College Counselor讓我去他家吃飯,感謝我幫學校完成了這屆申請的一大任務。我的Advisor也很驚喜,邀請我到課堂上給低年級的同學分享我的學習經驗。


來源:Bradley University Online


不久后,我的故事打著“低分高錄”的tag被發表到網上。


英語好的特點幫我抵擋了許多質疑的聲音,可但單純從學術成績和經歷而言,我不敢說我是一個符合耶魯和藤校標準的Candidate。


靠不靠關系?有了名譽后,貌似這結果就沒有那么重要了。


2

University of Chicago

芝大看上了我1580的SAT和競賽

Candidate 2

IB: 37/42

TOEFL: 112

SAT: 1580


來源:UChicago News


機會永遠是靠努力得來的,可沒有人限制“努力”的方向。我的標化成績并不差,只是不足以支撐我進到一所美本Top 10的高校。為了達成這一目的,我和家長動用了“鈔能力”,找了一個靠譜的機構幫我規劃申請。


據機構老師說,之前SAT成績造假并不困難,但近些年作弊被發現的情況越來越多,考試也變得嚴格了起來。本來我還擔心鉆不著空子,一次泄漏題目的機會擺在了我的面前。


SAT考試前兩天,我去機構補課,做最后的沖刺。老師悄咪咪的跟我說:“別擔心,這次的考試難度減半!”


來源:PrepScholar Blog


當時的我還在納悶,雖然每次考試的難度都有細微的變化,減半倒不至于。隨后,老師給我轉發了一份PDF,是我從未刷過的一套卷子。再看考試日期,居然是兩天后。


我明白了,這是我的機會。那兩天的我沒有練閱讀和語法,而是把時間放在了記題目、背答案上,結果也就顯而易見了。


隨后,“鈔能力”成為了我屢試不爽的技能。我又在機構購買了其余的服務,例如項目和競賽,也在全球知名的多個Essay Competitions中獲得了很高的獎項。


來源:Redhill School


在同學眼里,這些是我應得的名譽和稱號,但誰又能知道這背后的途徑呢?


畢竟,我會以“優秀學生代表”的身份,幫機構和學校刷存在感,也算是我的一份貢獻了吧。


3

New York University

國際學校拿不到分?公立學校造假!

Candidate 3

IB: 26/42 (drop course)

TOEFL: 100

SAT: 無


來源:ThoughtCo


早在初中開始住宿的第一年,我就意識到學術貌似不是我未來想追尋的方向。看著室友每天晚上學到12點多,我并不為此感到慌張和擔心。我會在床上刷手機到凌晨2點,來證明我的“刻苦”。當然,早上的我常常起不來,上課也沒有精神聽老師講課。


在步入DP1的11年級,學業難度和壓力實在太大了。同學們每天沒日沒夜在圖書館、宿舍復習和預習課程,很快,我已經趕不上學校的進度了。對此,我換了兩門難度小的課程,并直接Drop了一門課。


我常常收到學校Office的警告,因成績和課程表現不佳,甚至有被逼退的可能性。我對此意見不大,但我的家長可不希望這消息在周圍傳開,有損他們的名聲。


來源:Niche Blog


在還未步入DP2的暑假,他們就把我轉回了公立學校讀書。大學申請要看9-12年級的成績單,他們就幫我偽造了3年在公立學校的成績。


在他們的操控下,我拿著托福100拼分的成績,直接在ED1申進了我的夢校NYU。通過這“優質”的履歷,我成功拿到了Offer,之后既不用準備高考,也不用IB大考。我與之前所有同學斷了聯系,包括關系最好的幾位,也未跟目前同班的同學成為朋友。


這些社交生活貌似對我沒什么影響,因為只要堅持完這一年,我就有了一個新的身份:NYU Freshman。


4

沒背景的我該怎么辦?

反“內卷”的標準是堅持自我


以上的分享根據真實故事改編。學過商科的學生應該了解,申請季的Drama是申請者不可控制的“外部影響”,而非能通過自己的“內部戰略”做出改變。不要被他人的行為和決策影響了屬于自己的道路。


每當聽到這些小插曲時,不禁會感慨:如果我也有這樣的背景,是否我的申請季會過的輕松愉悅些?答案是否定的。


來源:College Transitions


還記得某節經濟課上,老師提到市場結構中的完全競爭市場(Perfect Competition)僅是一個假設的模型,在現實生活僅有市場符合它部分的特征。申請也是如此,完全公平的競爭是不可能存在的。


有些學生天生就在某些領域有很高的天賦,也有學生愿意在后期通過努力來彌補自己的缺陷。另一類靠背景、靠家庭的同學也并不見怪了。留學的社區本應是互幫互助、團結包容的,但有些個體為了自身的成就和利益,使用特殊的手段“彎道超車”。


來源:CommunityForce


在現在這個留學生遍地的社會,隨便拎出一個人都可能是美國Top 30畢業、競賽獎項拿到手軟的高材生。不論學歷如何,生活依舊。


我們只要能踏踏實實做好自己,堅持自己熱愛的專業和方向,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亮,就足夠了。


希望大家都能堅持自我。拒絕內卷,拒絕隨波逐流,不要被烏煙瘴氣和負面的環境影響,因為未來還有無數機會在等待著大家。


大家還什么申請“雷人”的故事,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分享!